小兒臍疝是小兒常見病,大多數患兒可自愈。2歲以上的臍疝患兒,比較少見。
近日,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專家在為幼兒園家長普及急救知識時,意外發(fā)現了一名罕見臍疝患兒,經過臍疝修補術,為該患兒解除了疾患之苦。這是該院兒外科成功完成的第一例小兒臍疝修補術,填補了該院兒外科的一項技術空白。
培訓家長急救知識,意外救治臍疝患兒
一次家長急救知識培訓會,竟意外收治到一名罕見臍疝患兒,并最終解除了患兒家長的長期擔憂。近日,在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專家身上,就發(fā)生了這起暖心事。
今年10月17日,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副主任譚卓宏,到荊州區(qū)八嶺山鎮(zhèn)幼兒園,為該園幼兒家長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。不曾想,培訓活動剛一結束,一位年輕媽媽便急切地找到譚卓宏,訴說其2歲多的兒子,有反復腹痛史,且用力時肚臍上就會鼓起一個包,但在安靜休息時,包就會自行消失,希望得到醫(yī)生的指點,進行有效的治療。
找來患兒,經過一番仔細檢查以及詢問情況,譚卓宏明確告知家長,這是小兒臍疝,需要手術治療。并就手術相關事項同家屬做了溝通,囑咐家屬若有意愿,可到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做手術,將為患兒盡快安排好手術。
幾天后,患兒家長很快就辦理了入院手續(xù)。經過各項檢查和手術準備,11月6日上午,在譚卓宏的帶領下,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團隊為該患兒成功進行了臍疝修補術。術后,患兒恢復良好。據了解,這是該院兒外科成功完成的第一例小兒臍疝修補術,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此類手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,增加了科室的業(yè)務技術內涵,業(yè)務范圍更加寬廣。
臍疝大多可自愈,2歲以上患兒需行手術治療
“臍疝”是由于先天性臍發(fā)育缺陷所致,是小兒常見的疾病,尤其多見于嬰兒,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,一般1至2歲自愈,罕有延至學齡期者。
據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副主任譚卓宏介紹,上述病例中的患兒,在入院后通過詢問了解到,患兒剛出生后不久,曾因臍部有局限性腫塊,而選擇了保守的臍疝物理治療。后來,因患兒食欲不佳,且喜哭鬧,故未定期隨診復查,這才導致患兒臍疝一直未能自愈。
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,譚卓宏稱,臍疝雖然可行腔鏡治療,但是術后復發(fā)風險高,兒外科手術團隊經過商討及與家屬溝通后,決定采用傳統(tǒng)手術方式,盡可能降低復發(fā)風險。
最后,譚卓宏提醒廣大家長說,小兒臍疝大多可以自愈,家長不必過多驚慌。對于早期的臍疝,可行保守的物理治療方法。如患兒在2歲以后仍不能自愈,則仍需進行手術治療。
(來源2019年11月12日《荊州晚報》母嬰專版 記者 盧成海 特約記者 鄒正華)